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TK】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春宴》作者:安妮宝贝 自 序 所有想说的话,已写在小说里。故事中的人分别说出我想说的话。 写至小说临近尾声,北方空气已有凉爽之意。白杨树林持久蝉鸣无 法停息,整个夏季写作这个故事。在郊外农舍几近与世隔绝,全日工 作,写累时在旁边沙发上短暂入睡,醒来又写。有时深夜出门迎着月光 跑步。如此,与人世两相遗忘。 若缺少人的参加、介入、发言或行动,万物照旧寡言兴盛。微小人 类所持有的不过是自身存在。譬如,我记得午后时有雷阵雨,雨声在二 楼屋顶发出暴烈声响,排山倒海,天地如同融合一体。站在窗边凝望白 茫茫雨雾,世间此刻超离现实。在雨声中读书和入睡。瞬间,云团漂 远,天色放晴,阳光重新逼人眼目。我珍惜每一刻这样的感受,持重心 情如同它们将不复再来。 蝉鸣,午后雷阵雨,俯身采摘西红柿嗅闻到的芳香,风吹过时树叶 掠动,清晨竹叶尖端的露水,孩子的笑容,一朵即将开至沉堕而不自 知的花,一个以此遗忘世界的亲吻,以及黑夜中无人知晓的泪水和心 碎……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内心振颤。没有其他人世的方式,能比这些 更使人觉得美和哀愁,更能感受到生存的谦卑和尊严。 有人说,如果不知道回去哪里,心就如同无根的兰花。口号和概念 组成的世界,使人忘却根本所在。情感变幻无常,却是突破规则界限得 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喜悦,抚慰,需索,依赖,分隔,决裂, 性爱,自我发现,寻找,放弃,宽恕……种种组成试图让人明心见性。 时间有限,追索生命的诚意和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我想写一个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的原因。 这个小说,讨论经由情感和行动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与自我、外 界关系的见证。这个命题我感兴趣。它其实是关于人的个体存在,关于 叛逆心灵置身及对峙工业化社会和堕落时代的代价。最终我们一直在寻 找的是精神的故乡,而非一个俗世的时代之中的位置。 这个小说,目前写过作品中篇幅最长。它并非一个流畅起伏引人入 胜的故事。无关的话,说得太多,有关的话,又说得太简。全无章法, 随心所欲,阅读需要更多耐心。这也许是一种任性,成年人的任性,其 属性是一意孤行。我未曾想大幅修改这个小说,事实上,越到后来越觉 得它无法修改。就让它以固有的个性和气质,坦然存在。 文中有多处城市和山村的虚构和重复,人名的重复,具体时代的隐 没,不必一一对号入座。时空界定对这个故事来说不重要且可被忽略, 它们不存在。我想以此表达人世的命运有诸多相通之处。 书中故事和青春或憧憬已无什么关系,也并非浪漫愉悦。呈现更多 的是成年人的阴影、考验、损伤、辗转反侧、困顿冲突及难以言尽之 处。人与时间并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历经世事 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象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谅。写到 《春宴》,内心清朗。这并非指它是属性清朗的作品,相反,它代表的 是一条于黑暗中穿行的道路,黑暗本身是它的内容,且这黑暗部分也是 容易引起误解以至不悦或不适的。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当有所体悟 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 我在小说中并不倾向给出结论。即使是有所违背逾越和挑战的感 情,尽处也隐藏多面难辨的人性暗涌。深邃,错落,明暗对半。这同时 也是一种美。 《以赛亚书》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 杂质。一个故事的发生,在于印证心所需要经历的冒险:独自支撑,摸 索前行,穿越迷途,在道路尽头瞭望光亮深长。以肉身和情感遭受试探 的方式,而非其他肤浅虚假的方式。 写作10年,加诸身上的标签无数,我对外界言论无兴趣,也很少发 言或说明。书的读者年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 年代,跨越成分复杂。在不同年龄、身份、地域、国度的人与人之间, 自有一种深沉、朴素而靠近的内心理解,是各自情感和记忆的联结。如 同万物同归的沉静属性。这是我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它应该抵达的本源之地。 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伴侣 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 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谨以纪念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的每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他们带来 的种种,一切均是为了帮助我们行进、生长、完善、纯净。这是相爱的 使命。 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 谢谢。 安妮宝贝 2010.8.25 晨8点51分 北京 春宴 011 第一章  歧照。书信和写作 1 清晨8点半,我在上海站坐上开往歧照的列车。 乘客不多。一些时间睡觉,一些时间喝水和观景,一些时间思考 不着边际的问题。9个小时后,火车抵达秋天的歧照,正是北方黄昏 时候。下车,出地道。出站口两扇敞开木门,一角灰白色天空。暮色 四起。广场上出租汽车和三轮车颇显冷落,生意寥寥。低矮旧楼被雨 水洗刷成暗色,路边耸立广告牌上,词汇带有时光倒退30年的落伍气 息。我的精神一振,知道来到正确的地方。 在广场。我拖着背囊搭上一辆出租车。 司机是沉默中年男子。歧照本地人,很多有一张长形脸,眼角细 长,颇有古风。圆脸和方脸很少。经历多次动荡变迁之后,歧照被强 行赋予偏激的想象和论断。他们有狡诈的骗子、案犯,在其他省份名 声不佳,备受排挤。当地人同时保持古都大气风范。踏实,淳朴,习 俗中诸多风雅之意。这令人费解,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歧照人始终是 一个传说式误会。 012 出租车在街巷迂回穿梭。新区在城外田野开发,矗立起崭新高 楼,大多是政府和机关单位。老城区落魄困顿,人口密集,市井气浓 厚。居民楼阳台堆满生活杂物,晾晒各式衣服,摆放凋谢的植物。泥 地街道,老人把婴儿放在竹制推车中,在汽车开过的飞扬尘土里走 动。妇女穿着睡衣提着塑料袋购买食物回来,头发没有梳理,脸色晦 暗。男子在路边修理铺污水旁边昏昏欲睡。 预定的旅店清风楼,一家老店。沦落为蜗居在老城区角落的廉价 旅馆,早已徒有虚名。窄小巷子中的灰白色混凝土小楼,如同所有以 临时心态搭建的建筑,苟且度日。接待处服务员,胖而迟钝的中年妇 女,嗑瓜子看电视面无表情。走廊上铺陈一条化纤地毯,大红色触目 惊心。也许从未得着过清洗。 据说歧照人的固执,在于不管这座城市被战争或洪流毁灭过多少 次,他们都会凭借记忆在每一处确定过的位置上,重新建筑,把它复 原。这意味清风楼旅馆虽然旧貌荡然无存,不再回复当日风情,但位 置却可能没有丝毫偏差。我选择住到这里,也不过因着一种天真的憧 憬。以为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想象,将以一种准确无误的空间感重新构 建。 用钥匙打开门。20平米房间,单人床,写字桌,一把椅子。墙面 粉漆剥落,悬挂一幅黑白照片复印作品。往日歧照旧貌:底矮小楼, 小街道骡马拥挤,各类挑担或步行的路人神情木然。卫生间抽水马桶 污迹斑斑。搪瓷浴缸和浴帘余留暗色污斑,是血迹还是呕吐物无从分 辨。盥洗池镜子边角碎裂,我伸出手掌,擦去镜面薄薄一层尘土。 013 打开临河小窗,外面是流淌的桂河。一条黄昏暮光中平静的大河,闪烁 隐隐波纹,呈现闷浊灰绿色。 清风楼往昔的雕栏画阁邀请昂贵的工匠精工细作。门前用时鲜 花束搭起巨大花架。走廊上悬挂纱质灯笼,布满奇花异草。严格挑选 过的茶和酒,令人流连忘返。歌伎年轻貌美,技艺精湛。客途中的旅 人,所得慰藉不过如此。人生短暂,快乐难求。欢歌轻舞,且度今 宵。一座酒楼曾集中汇聚人对现世所能持有的欲望和热情。 如今。往昔荣华和风情烟消云散,一去难回。 它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每一个夜晚。夜半时分,过道里有高跟鞋和杂乱足音移动,年 轻女子如同鱼儿畅游在夜色里。长时间封闭无声的房间,此刻释放 出喧杂声响:争执,殴斗,交媾,粗暴碰撞,吃吃笑声,歇斯底里 的大声叫喊,酗酒之后男子的呓语,不明所以的哭泣,起哄,呼 应……从不安宁。如同一处树木幽密野兽出没的森林,一片空旷无 际风声呼啸的沙漠。夜色点燃簇簇燃烧火苗,以炽热骚动,突破白 日庸碌乏味。 即使有人在走道里疾呼救命,或有女子大声惨叫,也从不会有人出 来察看或试图阻止。我在枕头底下藏了一把水果刀。 014 当然,半夜如果门外有持续轻声敲门,只能屏住呼吸不发出任何声音。 在这样的处境中,于某天深夜11点43分,我依旧在电脑上清晰打 出第一段文字: 当她感觉自己逐渐老去,如果试图分辨与以往最为本质的区别, 无非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发生变化。仿佛突然之间眼睛被擦亮。有人这 样比喻年龄跨越过30岁的心得。以此看见幻象以及妄想的无处不在, 看见事物在一种慢慢毁坏过程之中。毁坏到一定程度,虚空破碎,单 纯完整的初始再次呈现。这是一次漫长的周而复始的循回,其长度和 密度超越人所能计算。这是属于时间的奥秘。 写作具备一种与个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危险关系。 写字楼白领,办公室里热火朝天,一旦打烊,即刻回归日常生 活,与工作撇开瓜葛。写作者,在写不出任何一个字的时候,生活也 只为写作而存在。即便没有在书桌前打开电脑,独自在街巷游荡无所 事事,做着一切琐碎事务,一个写作者的躯体、心、头脑,仍与内心 那团簇簇火焰互相纠缠、联结、搏击。 写作性质,使它的从事者注定被搁置在结构化社会机制之外。他 们独自工作。这是一种孤独的处境。关于孤独,有个日本禅师比喻, 它是习惯每天早上洗冷水澡的人,打开水龙头接受第一次冲击时仍 会浑身颤抖的激灵。是这样的存在。与它迎头碰撞心有戒备,不会消 亡,不会麻木,也无法回避。 015 在被长久的孤独冲击和与之默默依存的过程之中,我看到面容呈 现变化。眼神,唇角,表情,举止,线条和轮廓,一种持续的缓慢的 最终鲜明确凿的凸现:抑郁寡欢。格格不入。对峙。退却。 有3年时间我无法写作。无法在电脑里打出完整的一行字。远离人 群,也几近被世间遗忘。 当我开始质疑写作,其本质是一种自我怀疑。也许,我觉得自己 老了,喜欢旧的逝去中的事物,喜欢复古的端庄和单纯,不接受新兴 改造、科技、俗世愉悦、衍变中的价值观、时髦、流行口语……所有 被热衷被围观被跟随的一切。也不信服于权威、偶像、团体、组织。 周遭种种,令人有错觉,貌似精力充沛更新换代,内里却是被形式重 重包装的贫乏和空洞。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承认自己兴趣狭隘。在出租车上如果听到电 台播新闻,一定要求关闭。我不关心前赴后继与时俱进的一切。略带 封闭的生活有其必要,从而过滤掉多余的资讯、概念、观点、见解, 及一切以种种面目出现的俗世方式和规则。物质再昌盛,科技再发 达,不能让人感觉到作为自我存在的真实质地。人类虽试图做出种种 狂妄和幼稚的逃避,但地球上任一区域的人,不管他在摩登都市还是 在天涯海角,在生命存活前提下,必须关注的问题,只能是如何发现 并面对自我结构的真实性. 016 大而无当虚假繁荣虚空破碎的一切,只是表象和形式,不是根 本和方向。也许可以用来填塞时间的缝隙,却对心灵没有引领。个 体因为缺少安全感,趋向由集体和潮流中隐匿和消亡自我,究其实 质是一种意志和独立性的虚弱。 虽然置身貌似喧杂沸腾的时代,我是职业作者,却在一段时间里 完全失去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写。这三 个问题足以让一个钻牛角尖的写作者颓唐营生,无所作为。这证明很 初级的一个道理:人其实最终只能被自我打败。 我的自我迷失于对这个时代的惘然和不相宜。那段时间,无所事 事,所能做的事情唯剩下阅读和走路。 埋头于一堆古书之中,都是死去的人留下的文字。风俗,人情, 工艺,建筑,戏曲,诗词,历史,医药,传奇,食物,纺织品,街道 结构……竖排繁体的旧书藏匿被扫荡的时间,如同一次殊遇,进入深 邃严格具备想象力的文字之中。进入它所建设和构筑的世界。此中具 备优雅而笃定的当下感,妙不可言。这乐趣持续如此长久,仿佛可以 与人世隔离。如同一艘渡船,从此地到彼岸,获得一处空间。来自午 夜床边一册发黄书籍,来自所有古老的旧的事物。 我怀疑自己曾在那些世代里生活过很久,轮回多次。它们的讯息 余留在意识里,是深埋的没有知觉的矿藏。寄生的肉体则如大海中漂 017 远的空瓶,不知归处,一无所用。在所置身的时代,我像一个来到异 国他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找到故乡,却渴望真实的美的存在。哪 怕它是破损的,受伤的。 比如,一座被废弃的城。在故纸堆中打发时日。然后在行囊里塞 进一份地图。 歧照。地图上描出它的位置,一座位于平原地区果核状地形的城 市。一千年前,地球上最为繁华隆重的一座城。生活其中的人民,拥 有清雅简洁的高标准审美,出神入化的手工艺技术,灵活而公正的商 业体系,以及对所创造出来的富裕生活极度纵情奢靡的享受心得。即 使来自西半球遥远他方的旅行家,抵达此地,也惊叹于它所带来的目 不暇接和内心震撼。 这座东方城市,洋溢尘世烟火安稳富丽的气氛,是人的乐园,美 的迷宫。同时,它如同一枚在腐烂之前熟透饱满的果实,散发出竭尽 全力山穷水尽的芳香,知道自身在时间剥落中摇摇欲坠,朝不保夕。 古都,最终将以死亡的形式存在。断绝改造的通道,停滞不动, 以不进则退的方式存在。歧照与其他小心翼翼呵护维持的古都不同,它 是一个被摧毁的不复存在的城市,只留下一个地点。它被战争洗礼,被 河流泛滥大水反复淹没。河水退却之后,淤泥把整个城市封存。新的建 筑,在旧的尸体上重新营生。像一个容器,换了无数种的酒,液体漏失 干涸,连气味也已嗅闻不到,坚不可摧的容器却依旧存在。 018 一座被放弃的城。一座空城。它承载过的生活被推向岁月深处, 推入恒久虚空。一座城市,一个时代,一群人,因缘聚会,在一个时 空点上注定被破坏。这是他们共同的前途。 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抵达歧照。计划很久的事情。没有比在一个落魄古都中写作更为 适宜。写作本身,和一座老城的湮没,具备相同的属性:拥有被时间 反复埋葬真相不明的过去。现在行进中的挣扎、困惑和停滞。未来则 呈现无所归宿的白浪茫茫。 在欧洲或其他地方,我不曾感受老城具备这样的惨烈美感。 五六百年前的建筑坚固壮美,时间淘汰的是人,不是人所创造的文 明。这是一种气定神闲。歧照与之相反,不断处于摧毁和重建中,置 身在焦躁粗暴的节奏中。也许生活其中的人具备游牧民族的特质,只 愿意把命运携带在游弋肉身上。从不安宁,也不对超越世间的秩序顺 服。 曾经,我觉得威尼斯是一座颓废而美的城,对它心生向往。城市 每一年都在倾斜、堕落、向海洋移动,最终会被海水覆盖。后来,我 觉得,真正的颓废和美,不是被消灭之前苟延残喘的存在,而是被清 除之后,无数次重建和改造之后,面目全非却轮廓完整的一具残骸。 019 这是一种被损伤的美。 我置身于这个被损伤的容器之中,在一个累积陌生人分泌物和微 小物质,储存他们的气味、欲望、回声和记忆的旅馆房间里,开始写 作新书。 窗前摆放一张油漆斑驳的写字桌,堆积书籍、茶杯、烟灰缸、香 烟、酒瓶、本子、各式手写笔、粘贴纸、水果和巧克力。我不吃其他 零食,对食物没有多余欲望。作息规律,清晨6点起床,在隔壁小摊喝 豆浆。早餐是一碗热粥。回到房间,开始写作。中午叫餐进房间。午 后小睡20分钟。再次工作到下午6点。期间喝很多绿茶,抽很多烟。 出门吃晚饭。围绕旧城区长时间步行。有时去装修艳俗的酒吧,喝 一小杯当地产烈酒,看本地人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唱卡拉OK大声嘶吼。 深夜回到旅馆,在锈迹斑斑的小浴室里洗热水澡。卫生间热水充沛 滚烫,长时间用喷头冲洗头发、背脊、肩头、腹部、腿和脚。孤单的身 体缺乏碰触和爱抚,如同长出森森浮萍的池塘,内里沉寂停滞。我想大 概可称之是一种腐朽。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混淆自己的性别。有时觉 得自己是一个男性和女性的综合体。有时则觉得失去性别。 020 最终把清洁之后的躯体投入床垫生硬的单人床上,在以上种种重 复行为的循环之后,又度过一日。 焦虑和失眠,有时会让我每天抽掉两包烟。咽炎,扁桃体炎, 鼻炎,支气管炎频繁发作,但这无法使我说服自己戒烟。人若开始惜 命,就是堕落,这是一个男人对我说过的话。当时我去采访他,他分 给我一根香烟,说,你不戒烟吗。我说,不。他说,好,你将始终年 轻。他是一个过气的电影明星,会写诗歌,组过乐队,有严重抑郁 症。半年后,他选择坠楼身亡。身体由28层以自由落体姿态降落于一 辆吉普车车顶。当场毙命。 我不知道自己在此地将停留多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不知 道如何才能走到世界的尽头。 这座城给予我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它的气息和节奏,带来的 起伏和脉动,与我内心沦陷保持一致。也许我的人生,也需要必要的 挖掘、清理、弃置。我知道自己失败之处。 7 有时阅读到深夜。读《太平御览》《搜神记》《聊斋志异》《古 诗源》《礼记》……找寻偏僻名词,沉溺于诡异想象。这些文字被阅 读之后,有何用处,又将去往哪里。我即便内心困惑但其实也并不关 心。因为内心知晓,它们和我所置身的现实已毫无关联。 021 长时间关闭手机。睡觉前打开一次。除了专栏催稿、出版社编 辑询问、公寓物业通知领取挂号信,没有人试图联系或问候我。我的 私人生活领域是一片荒地。没有朋友,没有活动,没有互换,没有交 际。在不是必需的时候,我不找人,也没有人找我。在内心,我习惯 对人产生的,更多是一种观察本能而非实在的兴趣。 人若被世间遗忘,一定同时也在选择遗忘世间。成为一个无话可 说的人,并使之显得合理。渐渐觉得语言无用,唯有行动值得关照。 只管专注单纯去做,不问其他。写作时键盘在手指下弹动,心中句子 源源不断流出。仿佛肉身是某种电源和能量的接受转换放射器。 我不觉得写作是一个纯粹的大脑活动,以理性、技巧和勤奋就得 以生长。事实上它是并且只能是生命秩序给予的指令。我用3年时间设 置疑问,最终明白写作是一种任务。它需要我。我则经由它的道路在 世间找到一席之地。它成为生命的一个仪式和象征。 我想,如果没有写作,我在这个世间其实并没有栖身之地。 除去写作,我的生活空无一物。在歧照第7日,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来自陌生女子。她住在澳洲布里斯班附近朗霞小镇。丈夫是当地人, 两个混血孩子的母亲。她自称是我的读者。 022 我在厨房餐桌上写这封电邮,灶上炖煮为晚餐准备的食物。孩子 玩累休憩。暂时得以离开琐碎家务,留出小段时间写邮件给你。窗外 望出去是朗霞特有的蓝天,远处山脉露出峰顶,河流贯穿田野。古老 橡树如同绿伞撑开在原野边际。我住在此地已有5年。 16岁,去国外读书,在机场书店邂逅你的作品。当时你出版第一 本书,6个单纯而荒诞的故事,书名是《六段》。这本小书,13年之 后也许你再不愿提起。只是不遮掩,不虚饰,坦呈心扉,如同一场爱 恋。我在12个小时的航程中,于阅读灯下读完。我爱上你,但明白你 根本无须得知。即使有无关的人爱你,你也会寂寞至死。 13年后,我写信给你。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投递书信的 人。手指落在键盘上,细微声音,不知为何,想起雨水滴落在海面上 交汇的声响,在童年住过的岛上极为日常。那里雨水频繁,日日夜 夜,从窗口望出去,是一面无限空旷的海水及其远处。成人之后,我 只愿意住在人群混杂声响丰富的地方,脏以及公众使我觉得安全。 我是母亲领养的孤儿,5岁起与她生活。幼小时的我,只想知道, 如她这般默默行进百无禁忌的人结局又将如何。她是花园院墙盛开 的粗壮海棠,我是云团般花朵倒映在地面沙土上的阴凉。她比我大22 岁,但这不代表我无法观测她与我自身的命运。 24岁时,我选择跟同年龄年轻女子不同的道路,早早结婚,跟一 个男子去南半球,生下孩子。对我来说,一生所有重要的事情,在很 年轻时就迫不及待做完,仿佛它要推进我的生命使之短促。时间有时 023 看起来迅疾,稍纵即逝。有时它显得很长,令人心生厌倦。我依旧会 偶尔困惑于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你在记录,书写,一览无余。每个人不过活在属于自己的深渊边 缘,寂寞至此,有时空气似也发出丝丝嘶鸣,真是致命。今日,我打 算对你起头,无论你意向如何,我将继续之后的内容。关于我和我的 母亲的故事。我的名字叫沈信得。 她在邮件中附寄一张照片予我。曝光过度,边缘有重色阴影。貌 似在热带区域,灰蓝色木百叶窗殖民地风格建筑。女童双手放在玻璃 窗上向外张望,直直黑发,刘海齐眉,穿白色蓬蓬纱裙子。发丝肩头 闪烁光斑。低矮硬木衣柜卵形镜子映出正在拍照的女子,穿一条鸽灰 蓝布拉吉,头发编成绞辫盘成发髻,光脚,手里执一台哈苏手动定焦 相机。 镜子旁边是法式拿破仑时期造型的橡木椅子,缠枝花卉图案绸缎 垫子显出旧损。椅背上垂搭软绸披肩。地毯上有一对粉白色丝质芭蕾 式圆头鞋。窗台上落满火树烈焰般密密簇簇红色花瓣。 照片白框右下处,一行钢笔手写小字: 老挝,琅勃拉邦,Naya。 信得5岁。 日期显示这张照片拍摄于24年前的5月。 024 这照片中的大人和孩子看起来着实诡异,仿佛和时代脱节,也和 人世无关。我对别人的故事已不感兴趣。当你随着阅历和知识积累, 了解人性结构,就会逐渐明白,所有故事大同小异,不过时地和因缘 的细节略有出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无需强烈的好奇心。在各 人身上碾压过的规则和秩序,最终均来自同一种力量。 只觉得这张照片显示出的异国情调优美寥远。这对母女的形貌 神情,也不是街头任意出现的普通人。她们仿佛不是中国人,也不是 别国人。没有国界的区分。是两个自然人,只被内在的心灵的河流推 动,并随之漂泊。 我为这封电子邮件另辟出一个文件夹,专门存放。在被人世遗忘 的古都,在被人世遗忘的处境,没有人记挂、问候、抚触、相爱。有 来自遥远他方的讯息,穿越海洋和国界,抵达电子信箱,这便是暂且 可流连沉浸的小处花园。如果有喷泉,有树阴,有花丛,有鸟鸣,我 乐意在此小憩。听一段大同小异的故事。来自大洋彼岸地球另一端的 陌生女子的回忆。 也许她的回忆,只是一个与人世选择彼此遗忘的人,需求另一个 相同的人的收留。 同时,继续在这座独自存在的城市里,整日写作小说。 025 我看到书中的女主人公,周庆长,在逐日增加字数的Word白色底 板中凸现而出。 她是活在现世的女子。出场时27岁。暂且把背景地放在上海。上 海是东南沿海所能见证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城市。如同一座封闭而隔阂 的岛屿,持有无国界般被西方冲击丰富动荡的过往,野心勃勃对金钱 和物质狂热追赶而意兴阑珊的现在,以及虚空底色之上茫茫海洋般的 未来。它是一座保守的稳固的华美的势利的城市,也是一座骄傲的受 伤的无情的柔韧的城市。负载断裂历史,被斗志昂扬茫然失措的人群 改造。 周庆长27岁时,生活在上海。她当下的使命是爱与被爱。这是一 次重要的但并不代表唯一和终结的旅途。是她作为平常人的生命中, 几个有限的注定的任务当中的一个。它已降临。 在3年停顿之后,重新动笔,我并未选择貌似壮阔或起伏的主题。 也许我认定一个平常人的内心,其内里是一个波澜起伏无限大的世 界。周庆长的感情和心灵,在某种想象和暗示中,已对我打开很久。 如同宇宙的暗物质,无法辨证凸显,但它的确已用尽所能持有的全部 的时空感的沉默和存在,等待我进入。 并与之核对,确认,拼凑,成形。 026 此刻。我看到她郁郁寡欢的眼神,肩头骨骼的单薄形状,锁骨凸 起如同双翼,长发发丝有岩凤尾蕨的清淡气味。她摇摆不定,渐行渐 远,身体和灵魂动荡水波、火焰、煤炭、金属和种子的声响。我看到 她14岁时无意进入只能探索独行的一条隧道,在道路尽头眺望光源、 花影、飞鸟的踪迹。她在情爱与意志中执拗穿行的寥落身形。 我看到手指间流泻而出的文字,携带着幽暗和不确定,在产生 瞬间即刻堕入水中,发出扑扑碎裂微小声响。如同一种死亡。一种新 生。 我看到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无所作为。 我清楚意识到在这样的时刻,自己,一个异国他乡的陌生女子及 她的记忆,一个想象虚拟之中的年轻女子,彼此之间命运的脉络和属 性各自分裂却密不可分。如同晚春绽放的花楸伞房状花序密集白花中 的一朵。我们在时空隔离层面各自存活,意义不过是为了呈现这个世 间形式卑微而涵义独具的生命秩序的组合。 在此刻。我们已各自出发。 027 第二章  庆长.白鸟 当她感觉自己逐渐老去,如果试图分辨与以往最为本质的区别, 无非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发生变化。仿佛突然之间眼睛被擦亮。有人这 样比喻年龄跨越过30岁的心得。以此看见幻象以及妄想的无处不在, 看见事物在一种慢慢毁坏过程之中。毁坏到一定程度,虚空破碎,单 纯完整的初始再次呈现。这是一次漫长的周而复始的循回,其长度和 密度超越人所能计算。这是属于时间的奥秘。 眼睛被擦亮,人认清自我局限。一种无力感枝节盘错扎下根基。 此刻你是摩天大楼之间搭上钢索的穿行者,手里平衡杆是单纯意志。 世界的组成原是孩童积木造型,岌岌可危,分崩离析。身下黑暗高 耸,耳边风声呼啸。云端抑或传来一声鸟啼,全是神秘不可测数机 关,你以为可以掌控局面,肢体和神经足够强壮。握紧唯一工具,遵 循内心指示,做出判断,迈出脚步。钢索在足下振颤不已。如同命运 沉默的警示。 你自认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却有可能发现最终陷入一场戏谑。 028 周庆长很早时,就意识到这样一种个人处境与命运秩序互相接 应的荒诞感。这使她选择和行进事物的意识归于严肃,并最终在人群 中成为一个面目神情总有倔强之意的女子。她认定道路持有方向。或 者,如同她的女性朋友Fiona所言,周庆长不合时宜。但也许偏狭却 异常坚定,她的确拥有自己认定的根本。并且不交换,不放弃,不怀 疑,不推翻。 媒体圈子同行,每周一次AA制饭局。固定在周五晚,广式茶餐 厅。如果没有工作任务,大家按时相聚,联络感情互通有无。制作内 容要随着外界风吹草动,做出迅速反应,这是通行法则。口头相传 有时最直接有效。庆长和Fiona都是其中成员。庆长所在二线小城云 和,离Fiona家乡,云和管辖下的县城花墙,不过80多公里,可算是 同乡。 她们是生命力旺盛的人,在上海游荡数年,早已抹去痕迹,看 不清来路。区别是Fiona是作为全省第一名的优等生,考上复旦中文 系,毕业之后不想再回去。而庆长,本地一所破落学校毕业之后,转 换过数种职业,凭藉特殊途径,婚姻,来到上海谋生。走的是不同道 路。 Fiona在一份销量庞大的时尚周报工作。采访对象多为成功人 士:电影明星,艺术家,商界精英,知识界权威,政府官员……出 入名流圈子、各种私人会所俱乐部、奢侈品专卖店、高级酒店、画 廊、派对和盛会。兜转一圈之后,脱胎换骨。截然不再是在县城度 过人生最初17年的憨实少女,成为大都会摩登女郎。性格生辣活跃, 学历和业绩可圈可点。 029 唯一不足,只是身份证上奇突的县城地 址。这个地址,与现实生活已不发生关联,却是她最为确定的历史 核心。 越意识分明,越具有剧烈抗衡的勇气。Fiona的自我改造,方向 坚定,不遗余力。最具战绩的证明,拿出攻克英语级别的坚韧精神, 学会一口地道上海话。显然这比前者具备更大难度,方言有大量口 语、俗语、特殊发音要求。但如同她的熟练英文一样,她的上海话也 已基本上听不出破绽。背后下过多少苦功她不会发言,但圈子里相交 不深的当地人,全当她同类。这对她很重要。 她认为重要的事情,庆长都觉得次要。 2 庆长觉得一个人背负其上的承当和经历是重要的。那正是生命光 源滋生的来处。她注重这光源映射在身上的参照,这样才能对照呈现 轮廓清晰的自我。 她对清池说起少年时一段回忆。14岁,她是叛逆少女,与寄养家 庭不和不愿回家,经常逃课。对学校课业失去兴趣,百无聊赖。有时 会用不吃午饭省出来的零钱,坐火车或客车去附近村镇短途旅行。这 是她做过多次的事情。随意来到一个村庄一段山路,在湖边、田野、 山谷闲坐半日,再坐车回去。 030 一个夏日午后,她在不知名小镇提前下火车,迷了路。一直在山 道上行走,兜兜转转,走进一条山岭的火车隧道。这是必须穿越的道 路,否则只能走回头路。一条记忆中无限漫长的隧道。空旷,幽深, 冷清,黑暗。渐渐,渐渐,能够看见依稀洞口映出湛亮云天山影,一 排盛开的粉白夹竹桃树丛,花团锦簇。 她独自长时间穿越,听到通道里的回声,钝重而颤动的足音和呼 吸。眼睛眨都不眨,一直盯着那片光亮,如此才不让内心畏惧和彷徨 把时间击垮。突然,背后一列火车呼啸穿进隧道。刺眼灯光逼射双眼 如同盲目,空气摩擦发出嚣叫。海潮般大风扑卷而来。她把背部四肢 紧贴在石壁上,身体发软,用尽全力支撑自己。侧过脸闭上眼睛屏住 呼吸,等待火车经过。 大风仿佛从胸腔和躯体里穿透而过,要让身心碎裂。她对他 说。我意识到身体中每一处结构都在使出力量与之回应。在火车穿 行远去之后,她用力奔跑,跑向尽头崭新天地,感受心脏的跃动疼 痛。如同一种寓意暗示,她将成为一个始终在寻找光源并为之行进 的人。所有经历,不过是一次一次的认证。是内心明确而强大的意 愿,召唤细节和过程的发生。因果前后无法定位,如同被热和光所 吸引的飞蛾。 她因此得知,自己所面对的道路,注定支离颠沛并需要付出更多 力气。 031 真,善,美,需要被克制,以及带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压抑和伤 痛。自由的,放肆的,愉悦的,流泻的,到最后才会显示出某种失控 的力量的变形。 因为趋利避害的本性,我们最终与一些美好的初衷背道而驰。或 者,这美好的初衷,本该是远处连绵深邃的蓝紫色山岭之上,可望不 可及的一抹虹彩,而不是被放置在白瓷碗盏中举手可食的一道午后甜 点。在人做过的事情中,最终可产生意义的,是向远处山岭跋涉步行 心怀热忱迈出的每一个步伐,而不是暴饮暴食后从食道里传出的几声 沉闷饱嗝。 在经历过数种不同行业之后,25岁,庆长进入一家新创刊文化 杂志工作。庆长被挖角,她在行业里已有好口碑。在广告公司工作之 余,时常兼职为杂志做采访。当初认识Fiona,也是帮她写稿。即使 只是与开餐饮店的老板聊天,其采访稿言之有物角度清新也夺人眼 目。提问犀利,深入浅出。与其说那是天赋,不如说,她内心的价值 观警示她选择到客观准确的角度和层面。 她试图成为一个有杠杆的人,做事情棱棱角角,有所依据,而不 是被人群和集体的概念暴力所摧毁。她也不需要如Fiona那般热衷武 装表象及形式,试图获得社会阶层和他人认同。她漠视认同,并同样 漠视不认同。就像她从没有学习说一句上海话。她全听懂,但一句都 不说。仅仅因为,她认定这一切是和她的生命不相关的东西。 032 进入杂志之后,她得到采访专栏,开始独立做主工作路线。与摄 影师搭伴,走遍全国偏远省份。深山小村里失学少年,艾滋病村落, 西藏手工做佛像的喇嘛,一边种植草药给人治病一边在山区传教的牧 师,坚持穿古服研究整理古籍以古代方式生活的教授,终南山上隐居 道士,母亲抑郁症发作杀掉三个孩子的家庭,因为举报被迫住在山洞 里的男子,河流污染有畸形婴儿出生的县城……诸如此类,种种离奇 或边缘存在的主题,是她追索的内容。 一次采访,通常有一星期或半个月左右时间,花费在旅途上。 艰辛细致的工作方式。做完采访,回家做笔录,整理,撰稿,做出一 个大专题。和摄影师沟通图片,编辑版面。发稿前在办公室里通宵无 眠。如果人在上海,每周一上午固定去杂志社里开会。毫无疑问,她 的工作方式与她内心的光源吻合,以此焕发身心所能蕴涵的全部深沉 力量,自己却并不知晓。 这是她用来印证和确认自我存在的通道,而不仅仅是一份按时出 工谋取薪水用以维生的职业。也有可能,她内心的信念,吸引这份工 作来临。 在污泥沼泽般腐烂并且散发出恶臭的现实中,在与世隔绝的高山 之巅山溪深谷中,寻找人性与天清地远的一丝交集。这交集在烈焰深 渊里时而更显示出一种迫切急进的光芒。 1年12次采访做完,印证庆长持有的论点:真,善,美,需要被克 制,以及带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压抑和伤痛。自由的,放肆的,愉悦 的,流泻的,到最后才会显示出某种失控的力量的变形 033 27岁这年10月。庆长在浦东机场等待飞机去往北京,受Fiona 所托,做一个大篇幅采访。对方是一家加拿大商业软件公司高管。 这本是Fiona差事,但她分身无术,庆长应急帮忙。对方秘书已与她 通过电话。采访安排在下午3点。庆长抵达北京之后,直接赶去国贸 CBD。 机场快轨乘客很满。经过一段地下隧道,开到地面高架轨道上, 窗边出现一览无余城市景色。北京天空,在某个时段经常是灰白色 的。凝滞的污染空气,使人鼻塞、喉痛、头晕脑胀。早晨刷牙会想呕 吐。但清池说,在此地生活数年之后,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不是痊 愈,而是习惯。人最终都是在习惯中屈服。我们的意志并非想象中那 般强韧,它也不能够选择理所当然的正确。正确的,只能是那些最 终要强迫你接受的存在。不管它是空气,城市,婚姻,个性,还是其 他。这是他的结论。 此刻,她坐在靠窗位置,漫无边际观望因工作短暂停留两天的城 市。北京秋天,偶尔天空湛蓝高远,气候爽朗。后面一对来自美国的 男子,一个年老,一个年少,热烈交谈,不断发出轻声赞叹。他们对 这个城市有新鲜热情。对面邻座,两个结伴韩国少女,年轻,化妆艳 美,用手机自拍照片,在单调娱乐中快活打发时间。 034 在这里,不存在没有目的的人。下车之后,谁都知道去往哪里。 城市是巨大洞穴。要尽快进入能够通往它内部的秘密小径。个体在被 吞没的时候,才是安全的。这样它隐藏了自身危险性。 庆长并非第一次来到北京,对这个城市素无好感。但她喜欢独自 出行的自己。在一个隔阂严重的城市中,这种内心安定更为明确。因 为知道无需与之产生关系,来去自如。人会与之纠缠不清的,是紧密 联结的城市,在此中托付情感,形成历史。而那通常因为在其中有发 生作用和影响的人。家人,爱人,友人……这些构成决定一座城市在 生命中最终的位置。 对庆长来说,云和,临远,上海,是这样的城市。 23岁。她去黄山旅行。在搭乘的客运汽车里,邂逅24岁庄一同, 上海男子。他们座位排在一起,都是独自出门旅行。是她的意愿所发 出的强烈讯息吗,以此吸引一切能够完成这意愿的要素和形成。夏天 烈日炎炎,即使开着窗,吹进来也是烈火般热风。车厢没有空调,一 车昏昏欲睡旅人,汽车于蜿蜒山道长时间盘旋行驶。安徽刚发生过水 灾,沿途都是泛滥湖水和漂浮的家畜尸体。 她在云和,是一个中心广场连锁咖啡店的女服务员,浑浑噩噩度 日。有时白班,有时夜班,穿黑色衣服绿色围裙,站在收银机前卖咖 啡蛋糕。忙碌时恨不能三头六臂,团团打转。空闲时,靠在咖啡机边 观察每一个进来和离去的顾客,摸索他们的细节,猜测他们的人生。 深夜打烊之后,她骑自行车,穿越黄梅雨季困顿不振的城市,回去租 035 住小屋。她觉得身体里全都是故事。或者说,那是一种力道强盛的汁 液,在血管里蹿涌着。需要做出表达和超越。 她还年轻,对人生没有什么畏惧。只要能持有心望,存活下去。 生命本身有局限所在,除非有一种行动带我们脱离狭窄视野,追 赶无限。如果没有超越,存在将是一件寂寞并且快速的事情。 陌生男子困极入睡,脑袋渐渐歪斜,最终靠在她肩膀。出于一 种天性的怜悯,她慢慢把他放倒,摊开手心,枕住他的脸使之安睡。 他是无所事事年轻男子。这样的男子,一般会以貌似坚韧理性的女子 为伴侣。在情感关系里,他需要被容纳和照顾,自身能量却不足够。 他的脸部俊美,眼角眉梢流露出软弱。穿黑色衬衣,留长发,衣着讲 究。正陷身于失控的生活。失业,失恋,吸毒。他的家庭经济殷实, 忍受他为所欲为。 他们一起游览黄山,度过5日。看日出,找餐厅吃饭,黄昏时坐在 山岭上喝啤酒,互相拍照,在旅馆共宿集体房间,互道晚安。大部分 时间默默无言,交谈并不欢畅,不知为何,相处却安宁。他知道她读 过很多书,她还可以写东西。如果有机会,她想去大城市的广告公司 工作。临别时,他说,你来上海。上海有很多广告公司,你会找到工 作。 她是天性灵敏的人,心里已有直觉和掌握,沉着问他,我们可以 结婚吗。这样,我可以去上海找你。 036 他说,可以。 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命中注定要形成的事总是来得平坦分 明。 潦倒的一同,需要带来强烈刺激的改变对抗生活压抑氛围。而她 则希望离开云和,离开过往和阴影的隐藏之地。这种决心如此执拗, 早已成为血液里刺耳的呼叫。她获得机会,打包起历史,与旧日生活 隔绝,即使冒险也必须铤而走险。事实上,这是她能够抓住的唯一机 会。她没有错过。 他对她的信任如同天性,又或许注定等待在此为她接送一程。即 使他态度轻率,自知无力给予她安稳,但这依旧是一种勇气和担当, 为她的激越付出代价。很多年后她为这句应允觉得感激。这句话,并 非所有的男人都可以给。事实上很多女人为获得这应允过程极为漫长 而困难。 他的父亲长年在国外做生意,一年回来两三趟。家里有母亲和 姐姐。他的母亲强韧现实,无法理解一个只相处5天的异地女子,怎 么能够诱使一同结婚。虽然一同总是在招惹麻烦,却是她甘愿娇宠的 独子。有多少外地人,想来上海看一看花花世界。总之是乡下人,贪 慕虚荣,心里先就看轻,认为她有心计,把他们家当成跳板。他们结 婚,不过各领一本结婚证。没有戒指,没有婚宴,没有祝福,再无其 037 他。这样将就漠然的婚姻,受到蔑视也很合理。 她没有父母出面,更无陪嫁。不过是个背景和学历没有任何光 彩之处,只是试图努力在大都会求生存的孤身女子。住在他们家,有 了栖身之所。得以找到工作,安身立命。从小广告公司3千块钱月薪 做起。6个月之后,被一家外资广告公司挖走,薪水跳到每月8千。一 同始终没有找到工作,窝在家里打电脑游戏不分昼夜,与外界失去联 结。 她不怕工作辛劳,唯独无力周旋于看人脸色斗智斗勇。寄人篱下 给予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最为实际而直接的一课。 6个月后,她搬出去租房子单住,独立维持生活和开销。 分居3个月后,一同来找她。 他住在家里,无法离开家庭,这是他没有目标的生活所能持有的 唯一支撑。她不过是他的一个遭遇。这是现实,确凿,真实,残酷, 与爱或者感情全然没有关系。只是各自对所承担的生活做出的无力反 抗。这个婚姻,其本质就是一次反抗。他们以此试图突破自身某个特 殊阶段,却与对方无甚关系。 晚上他睡在她租住房间的单人床上,入睡很快,如同孩童。她心 里没有依赖,他完全不可依赖,却被这皮肤和呼吸的温暖包裹感觉无 尽孤凉。她需要感情,无法得到,只能伪装自己不需要感情。孤身一 038 人也要在这个陌生城市里存活。她需要了解爱的真相,无法得知,只 能让自己相信它并不存在。 早晨醒来,请短假,为他做好早餐。他们有一个事实婚姻,却 不存在实质内容,甚至未曾尝试照料对方。他吃完食物,停顿片刻, 说,爸爸妈妈想通了,希望你回去。他们会给我们买房子住。她心里 闪过疑问,在看到他们如此折腾的分居之后,难道他的父母真的愿意 为他们未来打算做出付出的行动吗。他说,房子都看好了,在浦东。 首付他们会出,贷款我们自己交,名字要写他们的。 呵。真是精打细算的上海人家。付出首付,让她还贷款,帮他 们买下这个房子。名字写父母,以后假设发生离婚,这个房子就跟她 无丝毫关系。他们清楚一同现在没有收入,以后也未必会有。这般设 防,又有什么可信任的未来可言。他们可以保留她,但要她做牛做 马。她默默无言,站起来,转身去厨房洗碗。什么都没有说。 心已跟岩石一样再无热气。终于把婚离掉。1年的婚姻,在一起 6个月。闪婚闪离。她在这个婚姻里,曾想得到感情,结果却如同他 母亲所预言,得到一块此地到彼岸的跳板。这不是她对这个婚姻的企 图。但毕竟在上海留了下来。 年轻活力充沛不知颠覆辛劳。新陈代谢旺盛,伤口在无知觉中自 愈,不留创痛。她不诧异自己在环境困顿或变化中的麻木不仁。换工 作。换房子。进入杂志社后薪水跳升,从偏远地段搬到繁华的静安寺 附近,在闹市区中心高层居民楼租下房子。 039 40平米,房租昂贵。她长期在家工作,需要出行方便以及周边设 施齐全,不觉勉强。如同每一个自处的单身女子,给窗户粘窗纱,修 渗漏的抽水马桶,换灯泡,在厨房做饭,对着电脑边吃饭边看资料。 没有养任何植物动物。有很多时间她需要出差,无法照料生活中其他 生命存在。这个城市只她一个人,无亲无故,她要独力存活。 工作勤奋。以薪水获得租住房、交通、买书买碟片买唱片买咖啡 买面包各项生活费用。从不抱怨。做一件事情,力求把它做完做到内 心标准。如此个性,是跟才华一样的重要存在。同样靠笔头生活的庆 长,在工作上的顺畅并不逊色于高学历的Fiona。 她清楚自己为生存所做过的事情不会留下痕迹,实质也并无意 义。但人的生活,注定是在不留下痕迹也缺乏意义的事情中建立。她 同时明白,相对于感情的稀少珍贵难以得到,凭靠肉身和意志与处境 搏斗,以行动突破现实带来改变的胜算更大。 她成为相信并付诸实践的人。 6 下午2点50分。她准时出现在国贸写字楼一层咖啡店。对方公司在 楼上。将近两个小时飞行和路途颠簸之后,在咖啡店里喝到一杯热烫 香醇的咖啡,是设想周到之处。也许他也想借机放松一下,她想,所 以并未让她直接去办公室。 040 庆长提前到达10分钟。走进卫生间,用冷水扑面。仔细清洗脸 部和手指,卸去风尘,让头脑感觉清醒。镜子里浮现27岁周庆长的 面容。从少女时一直保持的耶稣头,无修饰中分线直发,头发浓密 漆黑充满生机。小圆领白色衬衣,藏蓝粗布裤,球鞋,风格中性。 经历过风餐露宿路途颠簸,肤色微黑粗糙,仿佛一枚被遗失采摘的 气味清淡的梨,却有余留的青梗之意。 在座位上她看到清池推门进来,站起来迎接他。不知为何,表 情严肃没有客套。清池穿海蓝色细竖条白色衬衣,黑色长裤,黑色 皮鞋,中规中矩外企高管装束。他是北方男子身形,高大挺拔,有 运动习惯,肌肉匀称结实。平头。一双眼尾微微上挑的单眼皮眼 睛,眼角轮廓清冷敏感。外表着实敦样的男子。后来她知道他曾祖 母是日本京都人。他说纯正口音北方普通话。发音方式和腔调让人 觉得安定。 她同时注意到他微笑时,细长眼尾绽出数条深长粘着的皱纹, 显得极为性感。 她按照事先拟好的提纲,与他做完全部流程。Fiona要求她去 他家里访问,顺带采访他家人。清池应允,说晚上家里刚好有社交 活动。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即将回去温哥华,举办一个告别派对,她 可以同往。大概有几分钟出神。她心里出现一刻空白,智性停止流 动。眼睛看着窗外深浓暮色,脸上出现不知归处的惘然。他说,你 觉得疲倦吗。她转过脸,说,没有。 041 他们已相谈很久。却仿佛一句都没有交流。 所有此类采访,都给对方留出足够余地。清池对她所说的一切, 是他给予任一媒体的重复内容,是被策划制订滴水不漏的周到演讲。 他的公司有新产品发布,他配合公关部门做媒体宣传。冠冕堂皇面面 俱到的言语,当然不够真实。但这是Fiona事先严格限制和设计的采 访,她知道她的报纸需要什么。 这不是周庆长的采访。她不会用这样的模式去面对采访者,不愿 徒然浪费彼此时间。这一次纯粹帮忙,她不再多想,只是觉得无由疲 倦。他说,我已下班,现在开车载你去我家。希望你在派对上有所放 松。 他开一辆线条简练黑色德国汽车。车厢宽敞,温度适宜。隐约 清新古龙水气味。她强力支撑,告诉自己这是工作时间,还不能够放 松。但不知为何,这个男子在身边的气场,使她无法试图遮掩隐瞒。 他放的音乐,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协奏曲。路途并不远,丽都涉外区域 别墅区。她打了几次瞌睡,闭上眼睛又顿然警醒,非常辛苦。他在旁 边轻轻发出叹息,没有刻意说话,只是默默开车。三环已是堵车高 峰,汽车拥挤一起缓慢移动。 霓虹逐渐亮起,城市暮色四起。 她在他旁边座位上睡了过去。 042 7 在梦中,她看到与母亲去临远旅行。 8月,盆地型城市热浪滚滚,即使一面波光粼粼的大湖如影相随, 那也是不足够的。她看到湖面上荷花已开到衰竭,如同性命交关,阔 大叶片边缘发黄。未完全打开的花苞被烧灼过一般,倒映在死寂池 塘里。花香腐烂剧烈,直冲脑门。母亲与她一起,搭上一辆出租车, 去青墩茶社与一个男子相见。不清洁的车厢里,兼空调失灵。母亲抹 过胭脂的脸上,汗水开始渗出。母亲平时从不化妆,一旦化妆总有漏 洞,眼线漏色,胭脂不均匀,口红也会斑驳不齐。但越是如此狼狈, 越衬托她艳丽。在某种不合理不平衡的处境之中,母亲的光亮更鲜 衬。 茶社里,一间花园里的茶房,原来是由一座古老亭子改造。在 旧结构上搭建落地玻璃窗。阳光刺眼,母亲与男子分坐香樟木桌子两 端。服务生端来一壶绿茶,一碟葵花子,一碟话梅,搪瓷罐里有陈旧 茶叶,桌子下面放了两只热水瓶,关门退去。母亲穿天青色细棉连衣 裙,赤脚穿绣花鞋子,脖子上有用深褐色丝线串起的一颗老玛瑙。男 子皮肤在炎夏中闪烁出微微白光。 庆长站在窗前,在无边际的窗框里,看到一面无边际的湖。黏 湿空气,重重包裹。玻璃里映出母亲的脸,与男子长时无语,安静对 坐,看看湖,又看看天。空气里满是丝线般光滑而细密的纠缠。母亲 慢慢拆开一只香烟壳,是平日常抽的本地产薄荷烟草。把纸铺平,摩 043 挲良久使它温顺,递给男子,说,我要看看你的字。他拿过去,俯下 身,头顶发丝乌黑,当真手里拿着服务员记账的水笔,写了一行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那一年庆长5岁。 她看到玻璃里映出的母亲,拿起香烟壳纸,在日光下观望男子写 下的字迹,仿佛他们在旧绢水墨的时空邂逅,惺惺相惜,天高水远。 母亲26岁,还很年轻。湖的对岸,城市高楼密密排布,如同塑料积 木,粗陋,草率,不知所云。在荷花刺鼻的破败香气中,她的母亲, 与那个皮肤发出白光的男子爱恋。在一张纸上写下一句话。这样,属 于一个人的一生,已经过去了。此刻,在玻璃窗边伫立的女童,无暇 顾及,只见浓密树影里突然跃出一只白色苍鹭,长腿伸出,翅膀平 展,长喙衔着一尾鲤鱼,向屋檐上空飞去。 朗朗夏日天空,湛蓝纹丝不动,开阔如镜面。大鸟舒展的影子掠 过,飞行轨迹划出一道银白色弧线。庆长跳跃起来,用手指叩击发烫 的大玻璃窗,轻声叫嚷,看,看,它飞到那里去了。阳光刺痛她的额 头,如同眼睛里全是跳跃的玻璃屑。母亲在后面伸过手来,清凉手指 蒙住她的眼睛。她说,嘘。嘘。庆长,你要安宁。 母亲与那男子,是否看到那只鸟。看或没看到,都已无所谓。母 亲此刻在世间,已不仅是周庆长的母亲,她代表她的自我存在呈现于 世,孤单的需索情感的女子。沉默寡言的父亲,也许从未看到过母亲 隐藏于不合理不平衡之中的艳光,而这原本是一个女子生命的本质所 044 在。即使没有这些观望欣赏,她也会在时间中衰老死去。只是母亲性 格暴烈无法甘愿。 庆长6岁时,母亲提出离婚。他们日益无法共存,时常造孽,互 相指责,砸碎厨房里所有碗盘,长时间分床。各自是善良个体,却因 出现在对方身边面目料峭互相怨怼。这真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猜测解释 的因缘。被组合的秩序注定各自损耗美好,只能想方设法脱离。父亲 不同意。母亲起诉到法庭,执意离开,不惜一切代价。没有人知道那 个男子的存在。庆长告诉自己要保持安宁。对谁也未曾提起那一次旅 行。 母亲也许希望带她离开,但祖母和父亲坚决不允。祖母为此特 意从棠溪乡下赶来,住在家里等待法院审判结果。父母为何会结婚, 生下她来,大人的历史并非让孩子用以理解,只让他们负担结果。她 躺在小床上,断断续续醒来,窄小客厅里,祖母一直发出啜泣,叔叔 在旁边小声安慰。祖母照看庆长,对她疼爱有加,担心幼小的庆长因 父母离异失去安稳。她清晰听到祖母心痛的声音,反复说,庆长怎么 办,庆长怎么办。 她只觉得忧虑结局与己似乎全不相关。懵懂无知中只想再次入 睡。 童年时大部分时间她随祖母在棠溪度过。父母偶尔过来探望, 节假日带她进城同住。一直这样颠来倒去。父亲忙于做生意,长时间 奔波,对她并不亲近。母亲不属于日常女子范畴,工作之余,更多精 045 力用在旅行、阅读、聚会及无关事情上。她喜爱庆长,蹲下身张开手 臂迎接她飞奔投入怀抱,紧紧拥抱。无论如何,这是世间最宠溺她的 人。给她买裙子玩具各种糖果,经济并不富裕,却竭力取悦她的快 乐。 即便如此,她依旧是一个频繁调换工作、经常远行及需要独处 的母亲。在偶尔同睡的夜晚,她在床上看着年轻女子,穿白色镶缀 细蕾丝睡衣,长时间坐在椭圆形梳妆镜前,用一柄猪鬃发梳梳理长 发。发丝漆黑浓密如同云团。母亲有一种力气,由蓬勃的生命力、 热烈情感、不羁野性、意志和智性互相混合搅拌而成。她的力气, 使她对生活持有刚硬的叛逆之心。母亲是象征,超越生活的庸俗灰 暗。 深夜她醒来,女子蹲在床边,伸出手臂紧抱她。切切抚摸她的头 发和面容,无限哀恸。她不知道是否天亮,房间里寂静,只有小台灯 的光隐约照亮母亲面容。母亲没有化妆,脸色憔悴,眼角一直有眼泪 流下来。一如往昔的笑容。呵,母亲的笑容总是这样令人流连。她叫 她,妈妈,妈妈,依旧困熟眠貌,睁不开眼睛。母亲抚摸她的额头、 发际,无限留恋,轻轻说,庆长,你要记得,妈妈爱你。妈妈非常爱 你。 有颗颗眼泪滴落在脖子和脸颊上温热短促,孩童却不顾惜,只 想追问,妈妈,明天你能不能带我去动物园,我想去看长颈鹿。母 亲说,好,带你去,我们一起去看长颈鹿。再带你去吃馄饨。你是 妈妈最爱的宝贝,你是妈妈心中最美丽的孩子。她得到承诺和赞美 046 觉得愉快,闭上眼睛安心睡去。脸上残余母亲的眼泪带着温度还未 干涸。 6岁的她,未曾懂得世间生离死别的痛楚,心里浑然天真木知木 觉。母亲与她告别,这痛楚是在后来绵延岁月里逐渐释放和呈现的, 逐月逐年出力沉重,最终令她碎裂。母亲就这样与父亲离了婚。无法 带走庆长,一无所有,哄庆长入睡后,当天晚上便坐火车离开云和去 了临远。 母亲远走高飞。 在梦中,庆长看到自己是伫立窗边的女童,与一个闷热奇幻的夏 日午后从未分隔。如果人的生命能够持有奇迹,母亲出手迅急没有迟 疑。而父亲很快得病,婚姻失败,事业受损,一蹶不振缠绵于病榻。 祖母照顾他们生活,不允许母亲探望。母亲嫁人。后来去了深圳。路 途遥远,不再回来。 8 她深爱玻璃中映照出来的成年女子,如此美而充沛,像艳阳下 盛开及时的花朵。她宁可如此。她恨过母亲的时刻,是在16岁。成 年之后,她再次原谅了她。每个人只能独自面对生命的黑暗深渊断 崖绝壁,风声呼啸,自身不能保全。又有谁可以互相依仗,长久凭 靠。 047 庆长对感情失去信仰。或者说,她的信仰消失于破碎虚空的现 实。 究其实质,她是一个被打败的人。 27岁,曾被打败,从现实的破碎虚空中凸显而出的周庆长,出现 在许清池身边。 她醒来。看到汽车停在地下车库,清池打开车顶小灯阅读文件。 睡了多久她不知道。他一直在等她醒来。身上遮挡着一件西服,散 发淡淡古龙水气味。也许是苔藓、松柏、小苍兰互相混合的气味。她 困惑地在空气中分辨这股幽幽入侵的气息,有片刻怅惘。他们如此逼 近,封闭在一个狭小车内空间,车厢里流动的情绪息息相关,静谧宁 和,如同一起相守数十年的伴侣。 这个初识的男子,提供给她的气场是未曾感受过的亲近自然。 不知为何,她觉得他这样亲,却只能不动声色。这感觉来得迅猛,直 接,令人措手不及。她试图一边辨别一边慢慢把它确认。她直起身, 轻声对他说,我居然又睡着了。对不起,耽搁你时间。在惯有的淡漠 表情之上,她的笑容没有预兆和过渡,露出大颗洁白齐整牙齿,天真 无邪,如同幼童。他看着她的脸,什么也没有说。他们下了车。 为何这次出差,总是感觉疲倦,并多次陷入出神和瞌睡,她无从 得知。这肯定不是她平素风格。也许这一年她压力深重。工作内容剑 走偏锋观点鲜明,吸引大批固定读者,引起圈里圈外争议性评价。即 048 便如此,这份工作,大概只使用了天性一半左右的能力。如果试图多 拿出一些,只会遭受更多外界质疑和攻击。 同时,她意识到这份工作不具备开拓前景。和社会主流导向保持 距离持有叛逆之意,无有可能得到大品牌广告赞助或建立其他商业合 作。谁都知道时尚娱乐最吸引眼球。同时,杂志一直战战兢兢承担某 种意识形态的风险。 发行始终叫好不叫座,市场部有压力。杂志换了主编和编辑总 监。这次掌舵的是理性的实用主义者。她的内容具有争议性,在编辑 部门里差旅支出也多。即使她提出住廉价旅馆,压缩交通和伙食费 用,依旧是纯粹性支出,后续无法带来商业盈利可能。暂时没有人试 图替换掉周庆长,只是一时不知道该让她如何继续。她的工作方向不 明。 她只决意做完最后一期内容。偏远山区的村落瞻里,在那里保留 着古建筑以及数座古老的木拱和石拱廊桥。这些传统物质因为公路拓 展、洪水泛滥以及村庄经济化等原因,在逐渐被摧毁和消失之中。她 会在12月出发。 她见到他的家庭。 中产阶级典型住宅。建筑优美排列和谐的独栋大屋,分列在春日 园林之中。平整开阔的草坡,修剪得当的樱桃树和冬青,游泳池水波 碧蓝。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客厅里的丝织壁纸,水晶吊灯,织 049 锦沙发,羊毛地毯,茶几上的雕塑和工艺品,英式下午茶白瓷杯碟。 车库里有越野车,跑车,随意放置孩子们的自行车和滑板。 生活此刻呈现出富足,安稳,有余裕的自由和悠闲。这种环境, 对庆长来说很陌生。这不是她所在的阶层。但她却觉得这是人应该 拥有的基本生活形态。难道人不应该在清洁而又持有审美的环境中生 存,不应该享受到休闲和憩息的乐趣,不应该在有生之年获得尊严、 愉悦、物质和精神同等丰足平衡的满足吗。赤贫,揪斗,咒骂,挣 扎,污脏,丑陋。这不是常态。 他的妻子,冯恩健。穿桑蚕丝曳地小礼服,相貌平平仪态优雅。 腹部高高隆起,即将坐飞机回去温哥华等待分娩。孩子也一起带走。 一个12岁男孩,一个5岁女孩。即将还会有一个男孩出生。Fiona安排 的摄影师已抵达,在大厅壁炉前给他们全家合影。这照片一经刊出, 无论如何,都会提供分量十足的一针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强心剂: 男人要成功。女人要嫁一个成功男人。成功的生活就该是这样。 派对上全是她不认识的陌生人,很多西人,各自凑对说着各式外 语,香槟。自助小食,鲜花,烛台,衣香鬓影,欢声笑语……Fiona 平素接触和浸淫的,就是这样的氛围吧。如此这般聪明漂亮的女子, 名牌大学毕业,努力改造自己,试图得到认可,最终目的也不过是要 嫁一个高于自身阶层的男子,得到另一个阶层的生活。 Fiona热衷恋爱,但不持有固定恋爱关系。她清楚自己所求。骨 子里她是一个县城少女,希望嫁到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这个男 050 人不能是她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普通男子。他们无法带给她超越现有 水准的生活:转换国籍,带去国外,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住别墅,开 名车,每年国外度假旅行,光鲜社交派对,可炫耀的身份和地位…… 如果仅仅只是在上海买套房子,买辆车,她自己就能做到,不需要帮 助。剧烈改造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务必得到相应回报。她29岁,比庆 长还年长两岁。却的确真心实意爱慕和相信这一切,热血刮心,从不 屈服。 几年来,身边男人来来去去迅急热闹,最终没有一个可以结 婚。她在庆长面前,从不掩饰对婚姻的野心。但是,庆长看着大厅 和花园里或站或行的光彩男女,这些眼神流动目光冷酷的男子,她 想,这些人如果想要一个婚姻,也绝对不会是为了迎合Fiona的需求 而产生。但努力精彩如Fiona,又凭什么不能获得她想要的男子和人 生。也许这正是她的不甘愿所在,因此Fiona总是需要竭尽全力地活 着。 而庆长只觉得人生起早落夜,无限疲倦。 摄影师拍完照。她做完采访补充内容,工作任务完成。什么也没 有吃,独自喝下好几杯香槟,脸颊发红,心有微醺。穿梭过身边一路 愉悦轻快的红男绿女,只想找到一个角落安睡。 绕过泳池和花园,经过大厅自助餐台,沿楼梯走上二楼。 051 楼梯靠左走廊深处位置隐蔽的客房,暂时空无一人。小小房间蓝 白基调,樱桃木地板被长久日光晒红,灰蓝色真丝帷幔和手绘壁纸风 格清雅。走进附属卫生间,一处舒适洁净的空间。蓝白色瓷砖,镀金 框椭圆形镜子,弯曲木腿支撑大理石台面盥洗台。中国老式拙朴瓷碗 里,放着手工制作植物香皂。她再次拧出冷水,用双手捧住,泼到脸 上,对着镜子凝望自己。 庆长很少化妆,不抹香水,不看女性杂志,不戴饰物。没有穿 过高跟鞋,不热衷修饰,无谓对男人作出取悦依赖的姿态。她不是以 女性美或女性特征作为重要的人。这是一扇在她生命中被关闭起来的 门。劳作,远行,香烟和烈性酒,刺青,恋爱,思考,阅读,这些能 带给她刺激。她需求自然的质地和属性,始终如此。 在媒体圈子里工作长久,看惯各种虚头把戏,虚浮膨胀。玩乐 它是一回事,被它愚弄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不参与集体狂欢,就会被 孤立。美与郑重被定义为矫情造作,恶劣丑陋却能引起群情亢奋。这 是一个颠倒的时代。人们迫不及待消除清洁的缓慢的朴素的真实的存 在,却在虚拟、幻象、谎言、盲从、攻击之中志得意满。 她看着镜中女子,轻声问,你疲倦吗。孤单生活时日长久,却并 未让人完全失去戒备。她并不接受形单影只,只是灵魂伴侣一直没有 出现。 推拉式木格窗铺设出宽大窗台。脱掉球鞋,坐在窗台上。窗外是 屋后花园,夜幕低垂,次第亮起灯火。隐约有孩子的嬉戏、西人英文 052 以及音乐、狗吠的声音传送。院子里栽种大片桂花树,她因此得知刚 才穿过花园,空气中馥郁芳香来自何处。白色印度细麻窗帷把这一块 区域包裹,形成狭小空间。幼时,当她难过或困惑,总想觅得一处隔 绝空间隐匿。衣柜,大箱子,窗台,任何角落。这种把世界遗弃脱身 而去的状态,有让人上瘾的意味。 此刻她脸贴着玻璃,在角落里感觉到安全。也许这是她应该存留 的位置,之外的风光不是她的。房间里暖气充足令人倦怠。她睡去, 并且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 在某种警觉中她惊醒。 天色漆黑,花园灯火闪耀。窗帘被拉开,窗台敞开无余。男子坐 在一把安娜皇后风格扶手椅上,双肘搭着扶手,默默盯住她。楼下客 厅和游泳池花园传来音乐喧笑,扑打起伏的阵阵潮水。他们两人,如 同沉没于暗蓝大海底处。又仿佛搭乘一艘已离港驶向夜色的大船,幽 暗两岸灯火渐行渐远。人世被搁置,今生被远远推开。她的内心突然 格外镇定。 赤脚下地,摸到球鞋慢慢穿上。被他观望,心安理得,置身于此 仿佛正是为了等待他一路循迹而来并最终把她捕获。 他说,睡得可好。 她说,还可以。如果你不在,也许还可以更久一些。 他说,据说动物有本能找到最适合睡眠的角落,完全凭靠一种直 053 觉。 她说,你也找到了。可见这并不是什么独到本事。 他说,现在下楼去吃点东西。逃避只能一时,不可能是长久。 她一定听到过有人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在一个陌生房间里,与 相识不到10个小时的男子,发生这般直截了当的对话。仿佛他们是失 散很久的爱人。仿佛他是前世为她在棺木上洒落泥土的人。仿佛他是 层层流光转化之中,给予她躯体的父亲和经由她的躯体分娩而出的男 婴。 一声不吭,跟随在他身后下楼。他带她到餐台,拿过白色盘子, 挑选三文鱼、意大利软质奶酪、橄榄、数颗新鲜树莓,又倒一杯白 葡萄酒给她。这些食物,每一样正中她心意。她把食物端到角落边桌 上,一言不发,开始进食。他倒了一杯相同的白葡萄酒,看着她,慢 慢啜饮。 10 事后多年,想起与许清池的相见。她想这个相见最终的作用, 是帮助对方在这个由规则、秩序和客观性结构组合的现实中,找到 一个接近真相的位置。但并非接近彼此的真相,而是接近各自的真 相。来到一个正确位置,以此看到退却中日趋微弱的光泽,出人意 料熊熊燃烧起来。这样拼尽全力,这样俯身投入,等待花火熄灭之 后,昭示出各自本质的凛冽和空洞。他们各自的出现,挟带特定意 义。这是在很远很远之后的道路上,接近终点,回头看望,才能明 054 白的起点。 究其本质,情爱是一条通往各自生命深渊边际的路径。最终目的 是趋近真相。 如果有人说,我爱你。会爱你至死。心意单纯的女子,会从中得 到满足,并祈祷它成真。撞到周庆长,她的想法是层层推进的:一, 对方以此作为意淫工具,他在让自己high。这是和被表达者没有关系 的事情。二,她愿意静心等待,让说出这句话的表达者,在时间推进 中,最终看到手里搬了块石头,但不愿意砸向自己的脚。三,或许他 一年之后早已忘记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四,其实他对数量庞大的女 人说过相同的话。在她的观念里,说得过分美好以及圆满的言语,都 不会是真实。 这也意味着,如此这般的庆长,虽然16岁开始沉沦于数度迅急恋 情,骨子里却是一个冰冷理性的人。 也许她一直寻找可以并肩站在一起的人。渴望能够爱上一个人。 一种超越理性和现实的情感。或者说,是突破生命界限和范围的付 出和得到。想起他的名字,心脏为此温柔而疼痛的振颤,激情迸发的 拥抱,身心融合的炙热和亲密,在世界尽头携手相伴不离不弃的永 恒……有时,她觉得自己依旧情怀天真,充满一触即发的能量和燃 料,是一个追寻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她是一个真正归属于浪漫的 055 人。这样的人,实质上对情感本身持有难以言说的一种强烈的消极和 质疑。同时这又是他们最为刚强的期许。 除却以冰冷理性所隐藏的天真,在她内心深处,存在一块失陷 的区域,也许与价值观或标准没有瓜葛,只与历史血肉关联。无法分 辨,无声无息,不动声色,无法解决。成为身体深处一块隐匿而坚定 的黑色组织,容许它稳定存在,如同容许旷日持久与生俱来的一块伤 疤。从16岁开始,她寻找一个替代父亲角色的男子,需索一种可无限 度信任和依赖的关系,一种百般试探和考验的关系,一种压力重重 充满冲突暴戾的关系,一种具备强烈存在感的关系。她的性格偏执激 烈,着实危险。事实上,她从未获得过满足,倒是把自己和别人伤害 得体无完肤。 她自知情感部分的生长缓慢而变异,也许在少女时期就已停滞。 只不过在体内植种一株死去的叶芽,纤细青葱的嫩芽,不会衰老只会 死去。她很清楚这一点。在得不到感情的时候,她保持睡眠状态。 生活本身千疮百孔,人,又岂能幻想借助他人微薄之力得到成 全。感情的解脱与他人无关,只与个体的超越性有关。高级的感情, 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落为脾气和情绪。其实她 从未如幻想过的那般去爱和被爱。她也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 所谓爱情,在3个月之后注定消逝的荷尔蒙游戏。它已不能够成为 她的信仰。 056 没有人知道她快速结过婚,又离了婚。在杂志社里,庆长是个性 孤介的单身女子。抽烟,衣着不羁,沉默寡言,工作有成效。远天白 地,从不觉得辛劳。忙碌尽力,有时加班通宵。 相对于工作上的积极进取,在感情上,她成为一个随时保持克制 及后退态度的人。不把目光投注虚妄未来,关注当下。如果命运的河 流带来什么,那么就捞起什么。一路播种一路收获,不过如此而已。 现实中的庆长,面对自己缺漏的人生,卑微的处境,所能做的,只是 实践一切行动,推进,继续。并做好准备迎接时时呼啸而至的重创。 她觉得自己也许不爱任何男子。 觉得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系统,理解、思维以及情感方式都 有隔膜。对她来说,找到一个伴侣,无非是找到生活的共同合作者。 她恋爱过,结婚过,但并不觉得感受过情感真正的冲击。她尚未有机 会得知, 爱是什么。 25岁,认识定山。定山28岁,在张江从事IT行业,工作稳定,薪 水丰厚,状态单纯。他是南京人,母亲早逝,父亲重建家庭。一直独 自在上海工作,在浦东早早买了房子。独立生活的磨炼,使他性格内 敛沉稳,如同惯常穿的格子棉衬衣、灯芯绒长裤,都是温厚朴实经久 耐磨的质地。他接近庆长,非常小心。 057 他们在图书馆里认识。庆长有一些工作时间会在图书馆里完成。 她没有受过正规完善的大学教育,却自我训练出一种阅读和思考的 习惯。他多次看见她。有时在桌子上做笔记,有时快速翻阅和查找资 料,有时发呆,有时坐在书架后的隐秘墙角手里拿着书睡了过去。一 个人在图书馆从早到晚打发掉一天。他靠近她,与她聊天。他们坐在 图书馆院子里,花园中紫藤花串串悬挂下来,空气中静谧的香气。她 出来抽烟,眺望远处,吐出轻淡烟雾,姿态洒落,如同在无人之境。 他享受她的存在。她这般中性有力,跟其他叽叽喳喳娇气喧杂的女子 完全不同。 她后来问他,为什么选择她。他说,你好看,你安静。就这两 条。她其实不是漂亮的女子。她也从来都不是内心平和的人。他的表 达却到此为止。 他们相识,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庆长成为一个貌似不需要爱的 女子。人在虚弱和压抑时,更容易接受深层关系,试图与他人联结。 如同她和一同的关系,发展快速不合常态,却有各自的深层动机所 在。感情,从来都是和理性背道而驰。对两个面具健全的人来说,他 们对感情的寡然,也是对各自生活处境的漠视。所以,这关系虽持续 两年,却一直拖拉没有进展。 她问自己,她爱他吗。她不知道。对情感失望,反而心无障碍, 轻省开始新的路程。每周见面一到两次,次数并不频繁。有时她去他 浦东家里,三房一厅宽敞房子,视野开阔,布置简洁,似乎多年来处 处俱备只欠缺一个伴侣。他除了阅读专业书,看体育频道,听古典音 058 乐,别无爱好。对工作勤恳专注,还能做出一桌饭菜,手艺不俗。她 很多时间在出差采访。彼此聚少离多,没有藤葛纠缠。他本性恬适, 有一个沉寂的不爱言语的女子,偶尔出现身边相伴,已算完美。 这样一个平凡可靠的男子陪伴余生并无错漏。 即使与定山在一起,如Fiona这般靠近的女友,也不知他在庆长 生活中存在。这只能说明:一,她和定山生活足够低调,从不成双成 对出现在众人面前,各自世界完整独立。二,她的生活也许并没有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她只跟自己的心分享一切。 她没有想过结婚。也并不觉得在恋爱。但她和这个男子交往共 存。 在县城等待前往东溪乡的客车。 她找到路边靠近垃圾站一个废弃水龙头,拧开后有刺骨水流,洗 手洗脸以洁净自己。天气阴冷至极,一场大雪在远方酝酿逼近。她的 背囊是60公升登山包,早已使用得破旧不堪,只待淘汰。一直迟迟舍 不得调换,系带断裂又找到其他绳子重新接上。在小吃摊里买了两只 馅饼,坐在简陋的候车站,吃已被延迟到下午两点的午饭。一边小心 守住装有电脑照相机的背包。 059 常年旅行,肠胃被锻炼得极为强壮,从不胃疼腹泻便秘。不晕 车,不过敏,不失眠,不近视。是天生为上路做出准备的人。夏天穿 裙子,赤裸小腿上凸起结实饱满的肌肉,长途步行的结果。这是她的 不同之处。 下午两点半。挤上发往东溪乡的客车。满满一车当地人,沉默无 言,皮肤黧黑,望着窗外面无表情。更多的人靠在座位或行李上昏昏 欲睡。她坐在最后一排位置,一路颠簸,碎石子路面状况不佳。很快 汽车开始曲折盘旋于山峦岭道之上。不断弯来折去,永无止境般的路 途。前排有妇女推开玻璃窗开始呕吐,玻璃上飞溅星星点点呕吐物, 是被胃液分解的食物残渣。空气中传来一股刺鼻酸腐味道,又迅速被 猛刮进来的剧烈山风吹散。 在她出发去瞻里之前,定山说,庆长,这次春节父亲希望我们能 够一起回去南京。他暗示家里希望婚期临近。庆长知道他父亲对她尚 算认可。虽然他父亲在大学执教,定山南大毕业,家里是循规蹈矩知 识分子家庭,但他们并不计较她如同兽般游荡不安的过去。她工作独 立,在业内有一定口碑和资历,这使她受到尊重。定山的家庭也已看 清,定山受良好家境保护素来个性内实,不适合作梗计较的女孩子。 庆长来自小城云和,但骨子里大气从直,令人放心。 有一次,定山父亲小心翼翼询问她对房子的看法。定山现在居住 的130平米房子是为结婚预备。他希望确认庆长对这个房子归属定山的 完整性的认识。中国人的一生,几乎就在为房子搭上全部性命。这是 一种不自知的生命质地上的茫然吗。除了占有范围之内的一席之地, 060 再无别的去处,内心不具有安稳和信任。这些被高价售卖的混凝土建 筑,这些被分割出来的一平米一平米,在某些时刻,己强盛于生命质 量。 庆长知道定山父亲介意这个事情。她在云和现今只有叔叔婶婶, 从小关系疏淡,娘家没有任何人会为她的事情费心。而她知道自己大 部分时间,不过是睡在不停转换的旅途床铺上。 她也有可能死在去向 不明的路途上。 一所自己没有投入的房子,本就是他人的,她怎会有 占有之心。对方不知道庆长经历过什么。庆长不说往事。她早已看得 清楚。庆长说,伯父,你不必担心。我都明白。 如此,再怎样经济和精神独立,为了情感和肉身有人相伴,就 必须面对现实的琐碎庸俗。面对烦扰。面对分歧。所以她从不提结婚 一事。在云和,女孩子如果25岁还没有嫁出去,就是父母心头隐疾。 幸好她生活在上海,亲人四散离去,身边则大多是如Fiona这般独当 一面的事业女性。她们活得自在,舆论和环境的压力不存在。如果按 照Fiona的野心,35岁都未必嫁掉。在都会每日潮水般涌出的男子, 在办公楼,商业中心,地铁站,店铺,餐厅,健身俱乐部……任何一 个地点,任何一个时刻,何止千千万万。汹涌人潮里,要寻找到一双 手,一起牵扯到老,又能够是几人。 结婚对庆长来说,其涵义已轻省。生命状态是一件事情。结婚, 是另一件事情。它不过是生活实际内容的组成部分,功能性的存在。 时间最终会把它定义为一种习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一种结构。它只能 成为大地的属性,而不会超越其上。一旦与精神无关,它就成为属性 061 简单的事物。如同超级市场,是这样看起来复杂混乱但实质严谨有序 的存在。使人生活稳定操作轻省,如此而已。 她不再看重它。事实上,她有足够心理准备,可以迅速决定做它 或者不做它。既然她觉得婚姻可有可无,当然也可以选择春节后与他 结婚。虽然他不是她心中等待的那个人。至少,她想,晚上睡觉,身 边有一具温度恒定的肉体散发呼吸。茫茫人世,身心如此孤独,且这 孤独旷日持久,渐渐成为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平原。定山是对她的内心 世界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的男子。不限制她自由,无需她常伴左右。 他也不懂得她的美,她的饥饿。与之相伴,她觉得安全。 她可以在他身边,自甘堕落心灰意冷地活着。 14 车子从山顶盘到山底。仓促一个拐弯,开上一条豁亮路途。 呵。左侧展现一个巨大空旷的水库,水量充足,湖面碧蓝清澈, 风平浪静,映衬周围绵延起伏的翠绿山峦。飘带般延伸到远方的白 色公路。幽深隐藏,而又坦然自处。被无心遗失在此地,又仿佛存在 于时间的边界从未变迁。这乍然邂逅,令人惊动,如同无法瞬间醒来 的梦魇,内心分明却无知无觉。只愿跟随它趋向即将抵达的终止。湖 泊、山峦、树林、天空、道路、空气、阳光,一切组合呈现和谐平 衡。 062 迅速的,它就被客车甩掷在背后。留于它自身固有的无常和圆满 之中。 这一切出现在庆长视线里,大概两分钟。庆长掉过头,沉浸在因 第三章  信得。月山梅枝 063 她说,有时从睡梦中醒来,恍然之间,以为依旧住在Naya家庭旅 馆。一栋100年历史殖民地建筑,两层白色木结构房子,灰蓝的百叶木 窗和木门。走下楼梯,大客厅有接待台,水磨石地板,水晶吊灯,旧 照片,玻璃柜里陈列古董和手工艺品。后庭花园有一种火树,每年春 天开出红花,铺满泥地上如同火焰余烬。 她们长租的房间在二楼左侧,天顶很高。百叶装饰褐色低矮柚木 家具,旧损硬木地板用清水擦拭干净,赤脚走路。一只灰白色吊扇, 转动时发出咯吱咯吱声响,夏日午后愈显悠长。旅馆位置临街,靠近 道路、河流和寺庙,能听到各种声响波动起伏:摩托车自行车驶过, 不同的语言,狗吠,吆喝,鸟鸣,树叶在风中摩擦,雨水……声源丝 丝渗漏,以一种递进有序的节奏交替发生。 木百叶窗调节房间光线,使屋内空气清凉。间隙透出日光,在墙壁 上浮动闪烁光影。某种幻象,使幽暗房间在昏睡中似会轻轻移动,发生 旋转。置身于一间客房,如同睡在世界中心,睡在漂浮于波动海面上的 客舱,睡在一个喧杂热闹的露天集市。这让幼小敏感的她着迷。 064 古老都城琅勃拉邦。一座幽静淳朴的小城,高山与河流围绕之中 的村庄。记忆中的热,夏季炙烤的阳光。到了雨季,阴湿水气缠绵不 清。热带气候的感受使时间边界混沌。她自5岁起,与贞谅在此地停 留。作为一个据点,不时出发游历不丹、尼泊尔,及泰国、越南等整 个东南亚地区,最后又回到原地休憩。 香通寺是一座狭小寺院,童年时却是她的华丽乐园。挑入云端的 檐角,彩虹般遥远的弧度。墙面壁画,题材多是宗教故事。阳光下色 彩斑斓闪烁出光芒的碎琉璃,组合成连绵乐章:农夫,老虎,豹,猴 子,皇帝,伺女,稻田,玉米,农舍,芭蕉树,河流,菩萨……这些 镶嵌壁画,成为幼小的她梦中经常进入的胜境所在。 一尊被放置在通道边的石雕佛像,盘珈趺座,双手合掌,微低下 颌,脸上浮出妙意不可言传的微笑。僧人为它置起遮挡风雨的木制棚 架。佛前供满香枝、鲜花和清水。它并非在佛堂里高高在上的偶像,散 发与世俗打成一片不分你我的气场,又自有超离意味。贞谅不是教徒, 却示意她跪拜礼佛是一种内心顺服,是放下自我持有尊重的态度。 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每天清晨听到寺庙钟声从窗外传来,天色晴亮,钟声沁人心扉。 僧人们托钵化缘,穿赭黄色曳地僧袍,袒露出一边肩头,列成一排。 施善的人已等在路上,往钵里放糯米饭和食物。贞谅让她参与这行 列,感受平等虔诚的施与受,以布施及感恩的仪式开始一日。 065 夜晚,由贞谅带领,去皇宫附近居所学习当地传统古典舞蹈。 绵密有序的丝竹,夹杂抑扬顿挫的节奏。一种与世无争柔驯灵动的心 绪。穿上筒裙,盘起洁净发髻,插上簪子和鲜花,训练于优雅有节制 地使用手掌手指和肢体。贞谅喜欢看表演。事实上她着迷于抵达的每 一个地方的当地舞蹈和音乐,着迷于当地日常生活。 每次去跳舞,经过琅勃拉邦的夜市。活生生流动的盛宴。小帐篷 排满整整一条街,人们远离近处皇宫所象征的权力和争斗,只求一席 之地的安稳。灯火在夜色中微微闪烁,人群施施然或行或停。当地妇 女抱着婴孩摆摊,孩子吃奶,在母亲怀里入睡。布篷下摆出来的物品 并无悬殊,不过大同小异。夜市明亮安静,持续到深夜。 2 老城区适合儿童玩耍游荡。滚滚烈日,街道上出没来自世界各地 的成人和儿童,寻找相安无事的乐子。骑自行车,步行,奔跑,在溪 流里游泳,捕鱼,唱歌,嬉戏……旅途中的童年,绝无匮乏。旅馆每 天各种人出没。一起居住长久的,有一对巴黎小姐妹,一个6岁,一个 3岁,以及来自芬兰的7岁金发男孩。父母携带他们,在当地逗留半年 有余。 她晚上常与他们一起游戏,在狭长的灯光昏暗的街巷里奔跑嬉 戏,大声尖叫,互相拥抱推搡,满头大汗。缅栀子的香气在夜色中愈 显浓烈。 066 人们在当地小餐馆里吃饭,常吃的是河鱼,米粉,手抓糯米 饭,春卷,新鲜蔬菜,搭配各种薄荷罗勒等香料。湄公河边的山峦 田地,夜色中如同黑黝黝怪兽形状。餐厅热闹播放电视,猫和狗进 进出出。她在巷子里玩闹,贞谅喝几杯老挝啤酒,穿少数民族手织 的土布筒裙。她在附近村庄工作,去高山少数民族区域收集纺织刺 绣的素材。 3岁小女孩艾米莉,跑累了,爬到她母亲身上去,拉下吊带裙子一 边,让她裸露出一只乳房,趴在那里吸吮。艾米莉母亲是生物学者, 在当地做研究。欧洲女子身体瘦削,脸部很美,不穿胸衣,在夜色 中坦然裸露胸部,与身边的人如常聊天说话。这场景给她留下深刻印 象。她与贞谅,从未有过如此亲密的时刻。她有过被哺乳的经历吗。 她的身体有没有吸收过真正的乳汁。这是无从追究的事情。 她在13岁时,最终辨认清楚自己的结构:一个和成年女子共同生 活的女童。一个父亲角色缺席的女儿。一个孤儿。她的血缘关系,她 的故乡,在一次地震中,被摧毁清除。 高山上风景绝美与世隔绝的村落,一夜之间,山崩地裂。此后连 续震荡两次,所有断壁残垣连同埋藏的尸体,覆没于土地之下。地形 发生变化,整个地理区域失踪。修改后的新地图,抹消不堪回首的历 史。它的名字,春梅,从此不见。地标自行消失于地球表面。 村庄唯一以奇迹般方式存活下来的生命,一个5岁女童,申请领养 的人实在太多。孤儿院进行调查和面试。沈贞谅加入收养队伍。她被 067 选中。她的经济稳定,从事艺术性职业,在行业内有声名。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光亮和黑暗包裹。他们属于自我的果实,不 是成人手中的泥土,也不是人世的祈祷。贞谅深知其中意味。出现在她 面前,没有轻率的拥抱,鲁莽的热情,急进的温情。只是蹲下来,与她 脸对脸,专注认真看她的眼睛。那年贞谅27岁,五官不艳美,眼神却令 人难忘。 那眼眸,此刻明明蕴藏微笑时澄澈的温柔,瞬间便沉落为不可测量 的寂寥。这使她的神情呈现复杂,如同一面湖水上的波光粼粼。在日光 和云影中,变幻无法数算的层次和节奏。她穿一条深蓝夏布缝制的旗 袍,并不讲究。一路驱车前来风尘仆仆,女童低头,看到她绣花鞋子 鞋面上刺绣金鱼和花枝,红缎脱了丝。 贞谅轻声询问,你喜欢花吗。她点头。女子把背在身后的手伸出 来,递给她一束在路边采摘的野石竹。粉白色花朵,锯齿边缘花瓣, 像一簇栖息的蝴蝶,绿色细长叶片沾有露水。问她,这花儿美吗。她 点头。此时,女子才伸手,轻轻拉住她的手,说,你叫我贞谅。这是 我的名字。沈贞谅。我给你起的名字叫信得。这是你的名字。你是沈 信得。 贞谅开车带她离开。车子走走停停,经过不同省份,经过大大小 小的城市、县城、村庄。一路她捧着那簇石竹花,在车后座度过漫长 三天两夜。看到太阳升起,然后降落。月亮升起,然后隐没。女子路 上并不多话。有时放音乐,有时抽烟,有时在前面一边驾驶一边伸出 068 一只手来,示意与她相握。贞谅的手,骨骼清瘦,掌心粗糙而热,皮 肤没有保养,可看出做过大量手工活。手背上清晰蜿蜒青蓝色筋脉, 在薄薄皮肤下面凸起。她抚摸这些沧桑的脉络,感受其中渗透出来的 生命力为之安宁,握着石竹花重又陷入睡眠。 先到北京。贞谅带她见朋友,来到一所占据整面楼层的高级公 寓。她从未见到过这般美仑美奂的房间:古董硬木家具,孔雀尾羽织 绣的台布,景泰蓝烧制的蜡烛台,丝绒手绣沙发,嵌玉檀木屏风…… 所有器物在幼年的她看来都在熠熠闪光。许熙年是50岁男子,衣着讲 究,双鬓已白,神情和语调沉着,看得出体面优越。他长期在瑞士工 作,身份不明。那一天他特意赶回来,等在公寓里,只为与她们见上 一面。 贞谅说,她是我的小朋友。她会和我一起。 他说,你有无计划送她去学校。 她现在不需要去学校。我们去老挝居住一段时间。 很好。 你帮我把北京的公寓卖了。我不需要这个。我也不会回来。 可以。我知道你最终需要的远超过这些。 他对她自有放任和宠爱的心意,之间气氛却没有亲密贴近。两人 无话可说,冷淡客气。但都不以为意。 晚上他带她们去高级法餐厅吃饭,许熙年一身高贵衣饰,贞谅 穿旧棉布衫,落拓朴素,长发松松挽成发髻插一根白玉簪。两人在 069 衣着和气质上并不般配。男子一直有电话,接听处理事务。贞谅照 顾她吃饭,并不教她如何使用餐巾和刀叉,由她任意。也许不觉得 有什么规则需要被遵循和学习,贞谅不注重这些。此后她也一贯实 行这原则。 当天晚上,许熙年飞去苏黎士。贞谅携带她踏上旅途。 3 不知为何。5岁没有遇见贞谅之前,所有事情,我的脑海全无印象 残留。她说。 没有黑暗、碎裂、崩塌、陷落、恐惧、埋葬的记忆。没有父母和 故乡的概念和形状,不明了他们的质地和意义。也没有伤痛存在。她 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关于自身生命的凭据,遗失属于身份的经纬坐 标,同时失去对时间的某段印记。这使她感觉到隔绝和完整。这使她 的人生轻省。 一个成年女子选择她互相结盟,给她取名信得。这个名字有何涵 义,贞谅从未解释。 相信,因此得到,一种渴望确认的论证吗。贞谅试图与她成为游 戏世间对抗规则的伴侣。她引导她的路途,是遁入森林趋近天空的小 径,路边生长高大茂密羊齿蕨类,世俗所得不是人生的目标。她不能 够做趴在母亲身上百无禁忌需索情感的女童。她是她的盟友。陪伴跟 070 随她的足迹颠来倒去,跨越地球表面一格一格经纬线。观察,感受, 寻找,经过。 在贞谅把一束石竹递给她时,她已决定接受这命运。 老挝之后,有两年时间,住在泗度岛上。 贞谅织夏布,刺绣。夏布采用植物纤维,用传统织机手工纺织。 这座岛屿,种植大量夏布纺织所需的藤蔓。贞谅不局限于收购丝, 亲自体验藤蔓生长过程,采藤,煮藤,发酵,洗涤,干燥,拉丝,系 丝,打结。每一个工序。她说,了解手中的丝是怎么形成的,在织布 时能感觉质地知会交融。这样织出来的布,又会不同。 岛上荒僻,只有满山遍野的藤蔓覆盖累累。8月时开花,一串串 紫红色蝴蝶状花朵,使空气弥漫甜腻香气。粗壮藤茎,分出长茎,卵 圆形叶片密密覆盖。盛夏是割藤好时节,开花之前的藤蔓都未变老。 拉出来的丝轻盈,坚韧,具有自然光泽。贞谅与一帮当地老妇一起工 作。年轻人不做这件事情,大部分离开岛屿去都市讨生活。 她们在深山采藤蔓,捆扎起来放在大锅里煮烫,用海水冷却,再 放进窑坑里发酵。一天半后,拿到海里,把腐烂表皮洗掉。全都是在 夏天做的事情。 071 她在这样的时段觉得快活。穿着碎花裙子在大海边奔跑,采集花 花草草,捕捉螃蟹贝类,等待贞谅收工。有时贞谅一直忙碌到黄昏, 在退却潮水的泥滩上来回奔走,满头大汗。穿着粗布裤,T恤,头发 盘成发髻包着头巾。在中途憩息时,对着大海点起一支烟,神色安 闲。海边的晚霞绚烂至极。 记忆中的女子贞谅,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织一匹布。 把从草木中分离出来的植物纤维,缠绕成一团团丝线,装置在手 织机上。把线浸湿,之后马上上机,一气呵成,否则丝线变干之后会 发硬。线头穿过梭子开始织。一把梭子来回穿梭。速度极慢。一个线 团能织40公分长、30公分宽的一段。这是重复的单纯的以静默时光包 裹其中的劳作。贞谅一公分一公分往前推进。这样的姿势和节奏,使 年幼的她,觉得诡异而迷人。 贞谅教她背古诗,读到陆游的“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说里面的葛衣,是她在做的东西。白色夏布如同蝉翼轻薄,轻盈坚 韧,闪烁出生绢一般微妙光泽。这个工作,以时节变化来做回应, 而不是依靠机器的孤立行动。相对于工厂流水线出来的批量化商品 生产,更苛刻脆弱,更易出错,更要付出耐心、劳累、专注。但同 时它带有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活的,具有每分每秒不可预料的错误 和美。这是织出一匹布的乐趣所在。 由于植物纤维提取的成本高,产量少,传统织机又几近被淘汰, 也因为这般劳顿,慎重,在大规模需求商业利润的流水线工业的时 072 代,这种方式只能是审美象征。贞谅去往高山、海边、岛屿、盆地, 收集各种花纹、色彩、布料、绣法。手工织布,裁剪,缝制出素雅裙 衫和童装,兼具天然植物的染色和手工刺绣,每一件作品售价极高, 顾客寥寥。也有固定客户收购,主要在日本和欧洲。她只以此打发时 间。她们没有为生计发过愁。生活也简单。 贞谅对这门古老手艺的狂热执着,显然带有其他目的。这是和 喧杂快速的时代背道而驰的一件事情,她的生命企求一种倒退。或者 说,她在试验一种逃逸方式,代价是她们漂泊不定从无归属的生活以 及与社会和人群的隔离。 5 13岁那年。贞谅对她说,信得,我们住到临远去。 她问,我们会住多久。贞谅说,不知道。也许不再走。我开一个 店铺,你上学交朋友。你已长大。 清远山如同天然屏障截然封闭,使古都临远成为一颗孤立心脏。 山峦连绵起伏,幽绿蜿蜒,种满竹子、松柏、香樟、枫杨,四季常 青。山顶有古老荒废的清远寺。清远湖水波潋滟,夏雨冬雪,为世人 敞开胸怀。这座城池四季分明。春天碧柳红桃,夏天满湖荷花,秋天 桂花飘香,冬天腊梅绽放。它使临远人心平气和生活在当下。赏花, 喝茶,望月,观潮,听曲,荡舟,踏青,嬉戏。 073 与自然不可分隔互相融合的关系,使它回避人为摧毁。大部分城 市在前行,临远某些部分已死,这使它保留古意,维持尊严。临远有 依傍有凭靠。它不是在荒地上全新堆垒出来的城市,除了交易一无所 有。也不是被摧毁太重的旧城,余生创伤深重失魂落魄,如同歧照。 青石板小巷,大宅院落,墙头探出蔷薇花,集市,湿润清透的空 气,朴素日常的生活气息。其他城市的人,来临远旅行,熙攘一阵便 也走了。新的人重又抵达。临远从无在寂寞中空落,也不在热闹中忘 形。如同一个午夜的游乐园,即使灯火通明的盛会接续不断,依旧是 与世间喧杂有隔离的所在。它是与世人相接无碍的遗世独立。 她说,生命短暂,时间有限,所以,尽量去别处看看。选择喜爱 的地方停留。 贞谅选择在这座城市居住。 13岁。她是眼神明净神情老练的少女,热衷在眼皮描绘一根细细 的黑色眼线。观察身边事物和人群,警惕灵敏。深夜起身,仰头观望 星空窥探银河奥秘,也喜欢竹林中漫步的野猫、廊下午夜盛放的白色 昙花、栖息在凤仙花丛中的萤火虫。大雨中奔跑。没有路径的森林中 寻找蘑菇。空旷湖水中脱掉衣服游泳。还有蓬蓬裙,音乐,诗歌,阅 读,绘画,电影,远行。渴望交到朋友,得到感情的途径。 习惯光脚爬树,在粗大槐树之间吊上麻绳荡秋千。用蒲公英做手 环,柳枝编成小花冠。用凤仙花汁液染指甲和脚趾甲。吃杜鹃花的新 074 鲜花瓣,折下香椿嫩枝嚼食。在眼皮和眉头之间抹上白粉,仿佛一种 戏剧化面具。 她跟随贞谅四处辗转。如果在城市里,会被送到私立学校上课。 如果在僻远地区,就什么都不再学,除了认字和阅读。所有时间,只 用来实践生活历程:路途颠簸,饮食起居,观察体会不同区域的气候 植物人群语言文化。打开身体所有感觉,吸收一切。她们对路过的每 一处土地给予充沛好奇和平实心态。随时出发,随时停留。 她说,如果说人的生命,在童年时就定下一种基调,那么属于 我的部分在起初就豁然开放。贞谅与我,虽然两个人,但生活并不封 闭。事实上,我们总是在对人群和路途开放。 因此。13岁的她,不是一页没有被划上任何线条踪迹的白纸,而 是被漫长旅途和居无定所的生活搅拌混合的发酵物。没有受过系统性 教育,却在不同地区学过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对这个世界不持有 固定的价值观。觉得事物呈现的矛盾对立和正反两面的辩证关系,都 是合理。 她被送入临远私立学校。英文名字童年时就有,Fiona,发音干 脆优美,是贞谅所选。贞谅相信异国文化的交汇,会让孩子感受经验 更为丰富。让她学习英文课程,之外有足够时间,学习YOGA,芭蕾 舞,轮滑,游泳,钢琴,国画,书法……只是作为种种体验和享受的 乐趣,从训练过程中得到心意熏染。 (完)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TK】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